可是在逆境中,有80的人,都会被逆境吓倒,不敢继续前进。
所以啊!越是在条件艰苦的环境中,越容易分辨出,哪些是能最后成功的人哦。
在增广贤文中,有一句话,是这样描述自强的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已。
意思是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要总想着依靠别人,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完成。
爸爸给你们讲故事之前,都会先说点题外话的,其实这是给你们讲其中所包含的道理呢。
好啦!爸爸也不跟你们罗嗦了,咱们接着往下讲故事。
这个故事的名字啊,叫做断齑画粥
话说北宋时期,有个小孩姓范,我们姑且叫他小范啊。
这个叫做小范的小孩,在他两岁的时候,他爸爸就没了,他就跟着他的妈妈过。
可是在古时候,妈妈们是没有工作的,家里没了爸爸,那就没有了生活来源。
没有生活来源怎么办呢?大家都不能饿死,是吧?
于是在那个古时候啊!妈妈们如果想养活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唯一剩下的办法就是改嫁。
小范的妈妈改嫁以后,小范就只好跟着妈妈一块到了新家。
他的新爸爸姓朱,所以小范就改叫小朱。
到了八岁那年,小朱到学堂开始上学。但同学们都嘲笑他,说他是拖油瓶,还说他认贼作父。
小朱一听别人都这么说自己,心中非常的难过。于是一路哭着,回家找到他妈妈。
妈妈看到自己的儿子受了委屈,心里也很难过,但还是流着眼泪,把事情的真像告诉了小朱。
小朱虽然年纪小,但是却很有志气,他决定要改回原来的姓。
于是连夜跑回老家,跪在范家族长门前,希望族长收留他。
他一边哭一边说族长爷爷,我生来就是范家的子孙,这一辈子都不会变。
请您收留我吧,给我口饭吃就行,我一定好好努力给家族争光。
族长被小朱的诚心打动了,再说毕竟是自家子孙嘛!
所以就收留了他。
从此小朱改回原来的姓,又叫小范了。
小范便开始在族里的小学读书,而且开始了一个人的自立生活。
可是小范毕竟还小,所以乡亲们都很照顾他,平时省出来的粮食都拿来给他。
但他知道乡亲们也不容易,所以他从来都不舍得吃干饭,也就是咱们吃的这种米饭。
那他怎么吃呢?
他每顿饭,都吃稀饭,再配上一点野菜腌成的咸菜就着吃。
为了节省时间多看书,小范前一天晚上就把稀饭做好,等到第二天早上,稀饭凝固成一大块了。
他再把凝固了的稀饭,这么横竖一划,稀饭团子就被划成四小份。
一天就吃两顿饭,而且每顿就这么两小块。
数十年如一日,他一直这样清粥咸菜地过着。
有一次在外地考试,同考场的一位同学见他参加这么重要的考试,还吃粥和咸菜,实在有点看不下去了。
就要把自己带的猪肉和鸡蛋分给他吃。
小范看着那些从来没吃过的美味,的确很想吃啊。
但是他忍住了,对同学说
谢谢你的好意,但我这么多年吃粥也习惯了!要是突然吃了这些好吃的,我怕自己回家后,再吃粥就坚持不下去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范二十岁便考上了进士,一举成名。
爸爸都说了半天的小范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到底是历史上的哪个小范呢?”
杨萌说到这里,停下来以后问起自己的几个儿子。
“想!”
“想!”
“想!”
“想!”
“想!”
“想!”
六个小家伙的声音,简直如出一辙。
自己家里面这五个,是被自己的爸爸故事所吸引,李云浩这个打酱油的也不甘落后,发出了来到这个家里面以后的第一次声音。
杨萌也没有磨蹭,既然小家伙们想知道这个小范是谁,那就接着说。
“小范还真不是小人物哦?
他就是说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首名诗的作者呢!
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哦!
除了这个“断齑画粥”的故事外,还有好多范仲俺的故事呢!
本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
所以范仲淹一心想为民做点事,但这种精神,却与当时的官场格格不入,以至于范仲淹几次被贬。
不过就算被贬得远离了政治中心,在地方上任,他也没有就此沉沦呢!
而是依然秉持着为人民做点事的态度,在那里工作哦!
在地方上当官,本来工资就不多,范仲淹就要求家里平时不吃肉肉,除非逢年过节时才改善伙食。
而这些节省下来的钱,他全部拿出来救助贫苦百姓。
哪怕是到了他要死的时候,他还依然心系百姓。
只不过他六十四的那年,身体就已经实在支持不下了。
有一天,他把儿子们叫到床前说我这一辈子没能给你们留下什么万贯家财,就留下一句话吧!
你们将来一定要自强不息,忠信有加。
我剩下来的那些钱,你们就拿去买一千亩地,把收来的租子!用来救济周边的老百姓。
记住,要世世代代的支助故乡,以及范姓的子孙们去读书。
让他们将来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