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见到旁边没人试探着问道:“父亲,我们要不要回到河东,响应杨玄感呢。”
李渊听了打了个哆嗦,狠狠地瞪了李建成一眼:“胡说。”
他向四周看了看说道:“以后不要再说这种话,这是造反,是要灭九族的。”
“杨玄感虽然叛乱,从者甚众,但是都是乌合之众,没有士族的支持,而且大隋国运仍在,不会这么快灭亡的。所以杨玄感必败,你如果想要跟着他走,那才是为全家招祸呢。”
“群鹰飞起,逐鹿中原,可是不知道谁才是最后的赢家。我们回到河东仍然要谨小慎微,千万不能让别人抓住把柄。”
李建成和李世民都点头答应。
陈乘风明白李渊的心思,所以他才没有拒绝,何况他现在缺少有经验的士兵,李渊这样做确实有一些雪中送炭,陈乘风心道:这就算是老丈人给女儿送的嫁妆吧,我也就是提前接收了。
刘弘基也在这三千护粮军中,不过他是李渊的心腹不可能跟随陈乘风,现在只是前来协助陈乘风剿灭杨玄感而已。
刘弘基在马上边走边问:“陈将军我们这次南下,要怎么进攻呢?”
陈乘风说道:“杨玄感虽然声势浩大,但是都是裹挟的老百姓,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打仗,只是被杨玄感鼓动的造反了而已,战斗力可想而知。”
“他现在只是趁着大军都在辽东战场,所以才在中原纵横,不过洛阳城高池深,易守难攻,他一定不能攻克,我们不用去救援洛阳,我们直接去攻占黎阳。”
“黎阳是杨玄感手中唯一的城市,也是他粮仓的所在,拿下了黎阳,叛军没有粮食自然就会溃败。杨玄感到时候肯定会挥兵进攻关中,意图据险而首,我们只需要在他进军的路上对他堵截就可以了。”
陈乘风这都是根据后世的记载得出的结论,不过他也知道,记载是记载,真要操作起来,还得步步为营,小心计划,不然的话那就是去送人头。
刘弘基点点头,同意他的说法,他继续问道:“将军,听说李密为杨玄感上了三策,攻击洛阳只是其中的下策。他为什么不使用上中两策呢。”
陈乘风说道:“那都是扯淡,什么上中下三策,都是书生忽悠人的,一点用都没有,这三个计策只有攻击洛阳才是最实际的。”
“先说上策,将陛下堵在关外,从黎阳到临榆关千里之遥,中间关卡无数,如果不攻占这些关卡直奔临渝关,那么这些关卡就会从背后追击到时候,而且前面的关卡也不会放任他们通行。”
“这样一来杨玄感进退维谷,恐怕到不了临渝关就会被朝廷的兵马所消灭。同样的道理,想要兵进关中,所要过得险关更多,更不容易攻克。到时候仍然是前后夹击,腹背受敌,杨玄感必败。”
“所以下策攻占洛阳才是杨玄感唯一的,可以实行的策略。黎阳距离洛阳一步之遥,后勤供应有保障,一旦攻下洛阳,占据天下的中心,振臂一呼,一定是应者云集,各地造反的势力纷纷响应。朝廷就没有办法了,到时候分身乏术,只能等待灭亡。”
“但是这只是他的想法,可是洛阳是那么好攻克的吗?洛阳城经营了千年,怎么可能被轻易攻克。所以杨玄感到最后必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