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水军根本无法攻下江南之地。”
“那我们岂不是高枕无忧了?”萧铣说道。
“也不是,水军可以训练,船只可以建造,这都是可以解决的。”
“梁王,你的疆域广大,但是人口分散,并不集中。江陵紧邻长江,虽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但是一旦发生什么事情,其他地方赶过来救援也很困难。”
“不如我们将都城南迁至长沙,那里处于疆域的腹地,一旦被围攻,可以接受四方的救援。不像江陵太靠近边界了,如果出现危险,大军无法及时救援。”
杨素出了一个迁都的主意,萧铣听完之后默默不语,过了半天才说道:“素公,迁都的事情重大,牵扯很多,现在陈乘风没有来攻击,还是以后再议吧。”
萧铣其实是不想离开江陵,江陵这里繁华富庶,气候适宜,如果到了长沙,那里气候多变,湿气瘴气很多,土地贫瘠,实在不是一个好地方。
利来都是发配囚徒的地方,如果到了那里,可就是再无回头之日了。
杨素叹了口气,没办法他现在空有一身本事,但是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军队。如果别人不听,那他也毫无办法。
想到这些他加紧了篡夺梁国政权的速度,他发现自己的这个看似听话的弟子,绝对不会轻易地将权力交给自己。
李渊在关中也没有闲着,他派李孝恭进入巴蜀,将巴蜀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巴蜀并没有什么领袖,在隋末也没有出来什么割据势力,基本上就是谁先进入这里,这里就归属与谁,这里的人并没有掺和天下争霸的想法。
于是让李渊捡了一个便宜。白白的占据了巴蜀。
李孝恭到了巴蜀之后,同这里的地方势力建立了良好关系,基本上秉承了蜀人治蜀的原则,仍然委任当地人来治理蜀地。
这样一来得到了当地势力的拥护,李渊在这里的统治非常的稳固。
李孝恭在巴蜀也在积极的打造船只,准备顺流之下,出三峡进攻萧铣,夺取江南的天下。
因此上,唐军也建造了数百艘战船随时准备着出兵攻梁。
朝堂上李渊征求将领们的意见,他们到底要不要出兵。
以李世民为首的人坚决要求出兵,李世民的观点是:“如今从潼关进入中原的路已经堵死了,如果想要出兵就要跟陈乘风翻脸。”
“而我们刚刚接受了陈乘风帮助,如果这时候就去攻击他,势必会引起别人对我的不满,说我们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背负了这样的名声对我们来说是很不利的。”
“现在陈乘风还没有控制长江,如果我们能够抢先一步攻出巴蜀,占据夷陵,那就可以南下江陵攻击萧铣。”
“一旦陈乘风阻止我们对萧铣发动进攻,那就会承担撕破脸的后果,这样一来错不在我们,而在于他了。我们就可以有借口兵出潼关攻击他了。”
“这是我们统一天下的唯一机会了,一旦陈乘风抢先攻占了夷陵,堵住了这个出口,我们将会被彻底的封死在关中。”
李世明的话打动了李渊,不管是不是陈乘风的对手,那也得试试呀,就这么放弃天下,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于是他下命令,让李孝恭兵进夷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