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人家洗澡、换衣服,难受吗?”季虹问保姆。
“……还好啦,习惯了就好了,我早习惯了。”保姆笑着说,她可能考虑到要适当地诉诉苦,又加上几句:
“一开始是真不习惯,老人家是拉在裤子里的,他有时候会拉肚子,纸尿裤包不住的……加上他身上的怪味儿,头几天我差点儿没顶下来……我想着我还有爷爷奶奶呢,先练着吧……”
黄默山不想让季虹听下去,劝季虹道:“这里有点热,咱们去客厅吧。”
季虹明白黄默山的用意,随他回到了客厅。她坐下来,耳边久久回响着保姆的声音。
像黄默山他爷爷这样的老人,该怎样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才会有快乐有尊严?这是个不容忽视的、即将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0%,按照目前的国际标准,全国已有149个城市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程度提高,空巢老人如何看病就医是一大难题,但瘫痪老人的侍奉问题比较隐形,这个问题更加重大更加关乎到老人的尊严与快乐,只是因为这个问题被隐藏在家庭之中,没被大量地拿出来探讨而已。
季虹在陪爷爷奶奶的那一段时间里,听到过不少瘫痪老人的悲戚。他们被后人轮流侍候,各个后人像工作中的交接班,老人是他们的交接工具。
爷爷奶奶说,在以前的农村,几家人共一头水牛,轮流饲养,半个月一轮流或者一个月一轮流。
很多瘫痪老人的后人,像饲养牲口一样把老人轮流来轮流去,只是在尽义务,给吃给喝但不给关爱。他们一个星期或者半个月给老人洗一次澡,不陪老人聊天,不关心老人的精神生活。
这样的老人,无异于行尸走肉。
季虹曾见过邻村的一个瘫痪老人,她瘫在床上,后人出去干庄稼活,一干一天,把她锁在屋里,中午回来给她半碗饭吃,不和老人说一句话,吃完饭继续去地里干活,日复一日,月复一月。
那老人的眼神像口枯井,没一点儿水分。
后来,季虹听说,那老人绝食而死。
和那老人相比,黄默山的爷爷算是超享福超有尊严了。仅仅一天一洗澡两天一换衣服这一点,已完胜95%的家庭。
怪不得黄默山说,这俩保姆跟黄迈嚷着说她们没假,她们的工作确实太细致了。当然,待遇也是屈指可数的。她们俩舍不得离开,原因不言自明。
季虹清楚,即便在一些口碑极好的养老机构里,也根本做不到给老人一天一洗澡。他们的服务标准是,春秋季每周1次、夏季每周2次、冬季每周或每半月1次。
据她了解,新兴的上门服务的养老服务项目中,给老人两天洗一次澡已是极高的卫生标准。
不过,季虹听黄默山说,他母亲有洁癖,或许是她的洁癖影响到了保姆,她强制保姆给她公公一天一洗澡也是有可能的。
另外,沈郁能嫁给黄迈,是老头子的“钦点”所致,沈郁对公公的负责,也该有报恩的成分。
门口轰轰的汽车声响打断了季虹的思绪,她估计是黄迈回来了。她提了提神,内心里叮嘱自己,要按照自己设计的话题引蛇出洞,她要把黄迈的秘密引出来,证实她几个月以来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