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6章 割韭之辩(2/2)

2016年是知识付费的元年,在5月15日,付费语音问答平台——“分答”上线,通过付费问答模式,你可以在平台找到许多名人和各领域的专家。

罗振宇全力打造“得到APP”;喜马拉雅FM创办知识付费节”123知识狂欢节”;知乎上线知乎live等等,这些,都是大咖们的知识付费行为。

到了2017年,知识付费仍然呈现上涨的趋势,这一年豆瓣网推出了首款付费产品——“豆瓣时间”;随后微信公众号也正在加快上线付费订阅。诸多大厂先后下场,知识付费已然成为了互联网的风口。

随后的几年里,知识付费行业的用户不断增长,知识付费群体从0.5亿人到2021年的4.8亿人,知识付费已成大趋势。

2021年抖音发布的泛知识报告显示,其中20%的播放量皆为泛知识播放量,预计在2025年全国知识付费群体将突破6.4亿人。

前几年的知识付费最大受益者是网红、名人、教授,而随着知识付费产业的需求量增加,现在就连普通人也有了更多创造财富的机会。因为作为一个普通人,任何一个领域,只要你有知识,有技能,就能制作成课程,在短视频等自媒体平台销售给有需要的人,从而实现变现。

那么,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很清楚了。我这个课程就属于知识付费。你付费,我付知识,大家各取所需,何来“割韭菜”之说?

我亲自带过一个徒弟,手把手地教他。这个徒弟家里很有钱,有两个工厂。

一开始,我一直认为他是觉得好玩儿。他直接给我2000元,叫我带他一周。我犹豫了几次,观察了他几次才收下他的钱,因为我怕他不好好学,收了他的钱,问心有愧。

不料他学得很认真,不断提问题。跟着我跑了一周,天天做笔记。十天后,他独立接了第一单。他说,要不是我亲自带他,靠他自己慢慢摸索,一个月也学不到这么多东西。

一个月,就算一天接一单,一单200元,也6000元了,和廉价的学费相比,哪个划算?

进入这个行业前,我是自己摸索的,足足做了一个多月的准备工作。在咱辛州市的各大医院里熟悉科室、了解各科的主治医师;了解各类疾病的陪诊流程和医疗保险流程;制作视频给自己做宣传;还在各家医院的门口发过名片。

我的每一步都是一步一步摸索着往前走,当然有走错路走弯路的时候,我用自己的经验帮助你们,让你们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只收廉价的费用,凭什么说我“割韭菜”呢?

有的网友留言说“又不是什么天大的秘密,公开指导一下大家不好吗?”

对这样的观点,我只能惭愧地说,我还没那么高尚。我只是个底层的打工者,目前仅仅解决温饱而已。我奶奶等着做心脏支架手术,不够钱。我需要钱,不忌讳谈钱。

那些大佬们靠知识付费有的年入千万,也没见哪个做公益,依然在继续收费。

某位大学教授在线上搞培训课程,年入800万,连他的学生也得付费才能看到课程。和这位大学教授相比,我一个区区的草根,用8万字的内容,只换来填饱肚皮的费用,怎么就变成了“割韭菜”呢?

所以,请各位网友理解。我是真心地用自己的劳动获得应得的报酬,我自信能帮到你,也祝愿你们成功!

@笔趣阁 . www.biqugse.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趣阁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