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嫂当初之所以没有嫁给原来的那个男友,并不是因为两个人之间没有感情了。而是家里边不想让她嫁给一个农民。现在二哥二嫂两个人总是吵架。二嫂越发觉得还是前男友对自已好。但越是这样,对二哥的怨气也就越来越深,吵架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多,成了恶性循环。终于有一次,夫妻二人,又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吵起来。
冬荣妈本来是过去拉架的。但是自已的母亲当然向着自已的儿子,况且二哥是她最疼爱的一个孩子。从小到大自已都舍不得骂一句,现在倒好,儿媳妇越骂越难听。所以拉成了偏架。
二嫂觉得这母子俩又合伙欺负自已。头脑一热,上前狠狠的打了婆婆一耳光,而且还骂婆婆是老巫婆,是杀死儿子的罪魁祸首。
二哥见自已的母亲挨了打。一向以孝顺著称的他哪能忍得住?抬手也给小芹来了一个大耳茄子。
夫妻二人一旦动了手,这跟吵架的性质就完全变了样。
二嫂捂着脸叫:这日子没法过了,我要跟你离婚。
二哥也不甘示弱叫道:离婚就离婚,打我妈的女人不配再做我家的儿媳妇。
二嫂毫无悔意,反而一脸轻松,笑道:终于说出了。太好了,咱们赶紧离吧。
就这样,二哥二嫂离婚了,看着床上的小姐妹俩王四先生唏嘘不已。上次自已挨了一拳。外孙子的姻缘没了,这次老伴儿受了一巴掌,儿子儿媳离婚了。想想自已和老伴儿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多少事儿没出现过。打过骂过,吵过闹过。可终究是一路磕磕绊绊的走了过来。但现在的年轻人感情为什么会如此不堪一击呢?
其实有同样疑问的,还有冬荣。要按现在的说法,父母已经到了金婚。父母吵吵闹闹一辈子,她都看在眼里,但是没有一次见他们说什么过不下去了,要离婚了之类的话。除了这对老夫祁,其他的家人,婚姻竟没有一桩是完美的,更谈不上是幸福。这和自已在小说里看到的完美大结局大相径庭,刚刚准备要相亲的冬荣,又把人推了,因为她又犹豫了,她再次对婚姻这座城门望而却步了。
眼下有个实际的问题急需解决,就是小姐妹俩的抚养权问题。
双方都指明要静文,而把淑芬要留给对方。这也难怪,虽说淑芬更小一些,更需要母亲的照顾,但是静文是大家谁都爱的,而且她快到两岁了,什么都懂了,也不用太过多照顾了。见二嫂执意要自已亲手带大的静文,冬荣妈舍不得,竟提出不如两个孩子的抚养权都归我们。有点儿买一送一的感觉。
但是二嫂不同意,坚决就是要静文。
见双方僵持不下。最后王四先生发话了。就依她,给她静文。
冬荣妈在家里可能会跟王四先生吵翻天,但是当着外人和晚辈的面,一般都会给王四先生面子。更何况现在还有政府的工作人员在。所以冬荣妈没言语,看着王四先生在文书上签了字。但回家后,就开始质问王四先生。但王四先生却说:你放心吧。静文马上会回来的。
要说王四先生还真是料事如神,不出一周静文便被送了回来,孩子从胡同口一路跑一路喊:爷爷奶奶,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进了屋,瞧见一家人正在吃饭,也顾不上洗手,看见什么都觉得好吃。姑姑给过一个果子,先咬一口。奶奶给盛碗汤,咕咚咕咚一口干下。爸爸给一块大饼,赶紧攥在手里。就连爷爷酒盅里的酒,要不是姑姑拦得快,她都想尝一口。众人看见了,心疼不已,这是在那儿受了多大的罪啊?难道亲妈都不给饱饭吃吗。
并不是王四先生能掐会算,不过是他见多识广,分析事情分析的全面罢了。那天黑丫头传信过来,小芹和那相好的又怀了孩子,正准备要结婚。这回小芹家里边儿也不反对他们的婚事了,但是有一样,这小伙子要做上门女婿。一边怀着孕,一边还要忙着准备自已的婚礼,小芹虽然叫小芹。但是一点也不勤快。要真是勤快的话,当初也就不会和她婆婆打架了。现在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事儿,自已的事都忙不过来,哪里还会关心静文。
况且静文从一出生就是由奶奶带的,冷不丁的换个环境肯定不适应。所以到了那边儿,这孩子不吃不喝也不睡,成天就哭喊着要奶奶。总不能把孩子给饿死吧。小芹和娘家人也没辙了,便把孩子送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