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爹,你拿去吧!”
她知道,治蝗虫也是要花钱的,朝廷的拨款,起码得三个月甚至是半年才能下来。
但在这三个月里,父亲若治蝗不力,轻则掉乌纱帽,重则有牢狱之灾。
农桑乃国之根本。
苏三元心中很是愧疚,棠棠接着补充道:
“爹爹,你拿着!”
“治了蝗虫,就不会有那么多人饿死了,对棠棠来说也是功德一件!”
“我们修行之人,就是要积攒功德的呦!”
苏三元眼睛微微有些湿润。
女儿不仅大方懂事,还那么会安慰人,他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治蝗灾呢?
林敬承也拿出了三两银子:
“我钱没妹妹多,但也是一份心意,爹,你就收着吧。”
苏敬文苏敬武还有林婉儿也掏出了一些私用,塞到了苏三元怀里。
苏三元含泪道:
“你们有心了!”
“希望这三项举措下去,能有些效果吧!”
棠棠看了文书上的内容,撑着下巴问道:
“爹爹,你养过鸭子吗?”
苏三元摇了摇头:
“以前在村里,人们都养鸡,很少有人养鸭!”
“据说鸭蛋没有鸡蛋好卖钱,而且鸭苗比小鸡崽贵。”
棠棠摇晃着小腿:
“哦,原来是这样呀!”
“我们道观不养鸡,只养鸭子!”
“鸭子捉虫子可厉害了,而且不伤稻子!”
“要不,让村民们也多养些鸭子?”
苏三元摸着胡子想了想之前的见闻,有些书上确实写过,鸭子吃蝗虫很厉害。
但整个百里县就没有养鸭子的风俗,若想在短时间内,让鸭子的规模大到可以抵抗蝗灾的地步,县衙还得出钱鼓励。
公账上的钱本就不多,家里也就这个样子,再掏钱的话。
棠棠笑嘻嘻地说:
“爹地,你别怕!”
“你明个儿尽管把养鸭子这条加上去,会有人送钱来的!”
苏三元知道他这个小女儿是有些神通的,便又加了一条举措,村民们可以以3文钱的价格,买到原价12文钱的鸭子,差价由县衙承担。
如此一来,小鸭子的价格,就比小鸡崽子低了很多,村民们养鸭的热情,就那么被激发了出来。
告示发出去后,原本人心惶惶的百里县,瞬间就平静了不少,老百姓们啧啧夸赞:
“这个县令是干实事儿的!”
“对头,听县令的话,咱们养鸭子捉虫卵去!”
“到底是正儿八经考中的进士,和那些走关系当官的,就是不一样啊!”
“是呀是呀,官老爷没忘记咱,咱就没有那么害怕了!”
看守布告的两个衙役听到老百姓们的夸奖声,心中美滋滋的,不由得挺直了身板。
以前干这事时,可只能得到老百姓们的白眼。
不过心里美归美,也有些犯嘀咕。
这些举措,差不多都是要花钱的。
本就穷,花钱还这么厉害,他们还能领到月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