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算是大明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均,在天道历史进程之中,为数不多,是对华夏中原所作的功绩。】
【所以在种种因素的推动之下,播州之地的乱象,是注定要被平定。】
【只是在天道历史进程之中,它就是一场在错误的时间里,发动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大明世宗界。
明世宗朱厚熜皱眉:“朕这天道后世里的不屑孙子,平定了一个播州之乱,也能算是对华夏历史建立了一件很大的功绩吗?”
“当初在嘉靖六年(1527),朕让王阳明,担任让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身份,去平定由广西的土司发动的‘思田之乱’时的功绩,怎么不给朕也算上功绩?”
“反而把这功绩,给算到了王阳明的头上,在王阳明的头上放大了起来?”
对于播州之地,以及流放之地,他明世宗朱厚熜身为大明皇帝,他是清楚的。
因为,这些王朝边偏远的境之地,将其视为流放之地,除了首要目的,是为了惩罚王朝犯人之外,还有其它的一些原因存在。
那些,往往能被例为大明王朝视为犯人流放之地的地方,都是一些生存环境较为恶劣,非中原汉人民族为主体,是其它民族为主体的杂居之地。
这样的地方,通常都是民风彪悍之地,也是朝廷官府难以管辖的地方。
华夏中原王朝将犯人,尤其是一些有一定技术,或者是有一定文化的犯人给流放过去。
除了让犯人当劳力,参与边疆卫所开垦荒地,修筑城墙等活动之外,还有一些目的就是增加汉人在该地区的民族人数比例。
除了以上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与目的,朝廷希望能利用流放汉人较高的文化程度,可以对偏远非汉人民族的蛮夷民族进行教化。
然而,当汉人民族的人数在该地区的比例,占据到一定较大的主体比例之时。
那么华夏中原的大明王朝,就可以对该地区,进行‘改士归流’的政策了。
所谓的‘改士归流’的政策,通俗一点就是收归权力。
改士归流这一政策,始于成祖皇帝在位时永乐十一年(1413),他明世宗朱厚熜怎么可能不知道?
毕竟,在大明王朝,需要调动军队进行平叛的时候,都是需要经过大明天子皇帝准允才行的。
那么在天道历史进程上,由明神宗朱翊均同意发兵,所平定的播州之乱,也能算是明神宗朱翊的历史功绩的话,
那么,他明世宗朱厚熜,让王阳明去平定广西的思田之乱的功绩,应该也要算到他明世宗朱厚熜的头上才行。
......
【大明万历年间的播州之乱,始于“改土归流”的政策。】
【而“改土归流”这一政策,始于大明成祖皇帝朱棣在位时期,永乐十一年(1413)。】
【明成祖朱棣下令,将在华夏中原大地西南地区的贵州,实行改土归流政策。】
【下令,废除贵州的思南,思州宣慰司,改设为思州,思南,镇远等八个流官府。】
【此后,大明朝廷在不同时代,陆续在西南地区各个民族集结的地区进行改土归流政策。】
【这“改土归流”政策,就是一种朝廷中央,对偏远地方权力回收的制度手段。】
【可是,在大明王朝的时代里,虽然一直都在推行“改土归流”的政策,但效果并不显着。
【从而也引发了不同程度的西南地区的动荡与动乱,其中万历年间的播州之乱,便是一场较大的动荡与动乱。】
【然而,到了大清时代,在“改土归流”的政策上。】
【当大明王朝的女真人,成为大清王朝的满人贵族的时候,大清的满人贵族们在推进“改土归流”的政策时,可就不像大明王朝那么柔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