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祖界。
明太祖朱元璋:“所以,这是天道在对咱的批判了?”
大明王朝的政治基调,是由他明太祖朱元璋所定下来的,现在被天道如此狠批,就是对他明太祖朱元璋的狠批。
他明太祖朱元璋,批判和厌恶腐儒,却又重用儒生,又推崇儒术治国。
强调与鼓励大明的子民,都应遵循儒家的纲常礼教,以实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
明太祖朱元璋继续喃道:“这天道之意,是在批判咱,是因为咱,才导致大明王朝在天道历史进程中结局,而祸根,是从咱开始建立大明是,就已经埋下了的吗?”
随后,明太祖朱元璋目光如炬的对天道问道:“那你告诉咱,这天下,这大明,应如何治理?”
......
【而大清,在处理西南问题上,采用的先礼而后兵的策略手段,以强硬的武力,大清进行推进对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政策。】
【然,大清王朝所谓的先礼,则是下令让土司主动上交权力,若不同意者,便是直接出兵收缴。】
【这便是,在推进改土归流的问题上,大明王朝与大清王朝之间,最大的区别。】
诸天万界大明时代。
民间:
百姓甲喃道:“所以,大清是以强硬的武力手段,进行血腥镇压。”
“而大明,就是一个讲究,以德服人的方式,想要人主动交出手上的权利?这可能吗?”
“可恶,为什么在两者相比较之后,我为何会认同后世大明女真叛贼大清的作法。”
百姓乙:“这或许就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只有快刀斩乱麻,才能迅速突破迷障,解决隐患吧?”
这段天道内容,似乎是天道故意甩出来的问题。
不少大明时空下的百姓或名臣大将们,都不由的沉思与考量了起来。
难道在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就只有两种选择?就没有更多种选择了吗?
......
【大明万历年间播州之乱的主要发动者,乃是播州杨氏第30代土司杨应龙。】
【杨应龙虽然是播州土司,但他却不像大多数土司那样是少数民族出身,而是地地道道的中原汉人。】
【然,杨应龙的土司之位,是来自播州杨家一路传承下来的。】
【而播州杨家之祖乃是大唐王朝时代,唐僖宗李儇的乾符年间越州会稽太守杨端。】
【同时,唐僖宗李儇,也是大唐王朝在天道历史进程中,最后的第二位皇帝。】
【在乾符元年(874),在大唐王朝,处在即将崩溃覆灭的边缘,面临着诸多内忧外患之事。】
【南诏国趁大唐国力衰微之机,兴兵进犯,过大渡河,进攻黎州,发动了侵唐战争,并占据了黎州,邛崃关,双流,播州等地,后并围攻大唐成都。】
【然唐僖宗李儇即位时,大唐王朝已经是国力已极度的空虚,各藩镇之间,拥兵自重,互相攻伐,不听从中央号令,形成了事实上的割据局面。】
【于是,唐僖宗李儇下旨招募精兵勇士收复失地,并承诺“如应募出征,可永镇斯土”。】
【时任会稽太守的杨端,认为中原天下必将大乱,江南之地,必然会是兵家必争之地。】
【于是,杨端便召集家族家丁共4000余人,应诏开赴播州前去平乱。】
【乾符三年(876),杨端率军击败南诏军,成功收复播州。】
【唐僖宗封杨端为“播州侯”,并许以“杨氏一族世袭永镇播州”。】
【此后,杨氏家族便开始了在播州长达700多年的统治,当传至杨应龙一代时,已是第30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