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看这王继光,也是和丘橓一样的人,并且在官场之中,还没有丘橓混得好的人。”
百姓甲:“不管他王继光是不是真的大善人,是不是真的一身清白之人。”
“但从他想剿灭杨应龙不成之后,自己却想建造一个像杨氏一族那样的想法,是肯定没有错的。”
百姓乙:“所以,这就是虚伪的伪善吗?”
......
大明神宗界。
民间:
百姓甲喃道:“若我是能有命为官十六年,即便背负骂名,但到最后我要能将我姓氏一族兴旺起来,我估计换成是谁,都会这么干的吧。”
百姓乙:“所以,大明朝廷就是这样因贪污腐败而亡的。”
“大明王朝亡不亡无所谓,只要自己的家族能因此而兴旺,自己能成为家族特别一页,死后能进入乡贤祠,受后人供奉,就是拼了老命也要这样干,万一真能成了呢?”
......
大明太祖界。
明太祖朱元璋皱眉:“世上的名门望族,不都是这样而来的吗?天道为何要把这一段内容盘点出来?”
“难道,天道是想鼓励更多人,向这王继光,向那杨应龙学习吗?”
.....
大明成祖界。
明成祖朱棣:“以大明的钱财与国力,养起自家一族,这不是个例。估计是在后世的世界里,只要有官场的存在,这种现象是绝对杜绝不了的。”
“若是其家族忠于朝廷,忠于国家也就罢了。”
“否则,最低连坐,最高九族。”
对于天道,把王继光的事迹盘点出来,明成祖朱棣认为没有什么不可的。
就像他当初自己,要杀那方孝孺时,就说他明成祖朱棣灭绝天下读书人的种子,但是事实吗?误大明江山者,不就是这帮腐儒吗?
连腐儒吗都杀之不尽,这种事情又如何禁止的了?
所以在明成祖朱棣看来,这种以一人之贪腐,来兴旺一个氏族之人,只要不叛国,不出卖王朝利益。
罪不及全族。
轻者可赦免,重者那就一起下去。
......
【播州方面,在杨应龙知道,四川东西两路军兵败,中路军又主动撤军之后。】
【杨应龙那是一边欣赏着收缴大明火器,一边思量着接下来的对策。】
【经过一夜的深思之后,杨应龙决定主动向大明朝廷认错,并且把这次四川兵败的原因,全部都要归咎到四川巡抚王继的身上。】
【于是,杨应龙修书向大明朝廷认错,并且在奏书言明播州百姓与军民,没有任何反意,但皆是被人所逼迫,才不得不反抗,以保祖宗千年基业。】
【同时,杨应龙还在奏书表明,愿意归还四州落在播州的所有火器与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