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关羽和张飞两兄弟哪有资格评价孙权?
可见一个人所处的地位,决定了他的格局和眼光一个人的地位往往决定其格局与眼光,反过来一个人的眼光和格局也会对他所处的地位有反作用。
诸葛亮对此洞若观火,深知维系刘备与孙权的联盟,是关乎大业成败的关键所在。作为孙刘联盟的重要牵线人,诸葛亮多次从中斡旋、沟通洽谈,在他看来,只要孙刘能携手共同抗曹,其他诸多问题都可以商议解决。
不就是让周瑜带着五千人马从荆州借道过去嘛,这有什么难的!
凭借对江东势力的深入了解,诸葛亮细细盘算孙权麾下的兵力、人力与财力后断定,当下江东的实力,仅足以在合肥抵御曹操南下,同时在荆州陆口一带巩固防线。
若想再分兵谋取更多领地,即便孙权有心,也是力不从心。即便有周瑜、鲁肃等江东才俊纵然目光长远,孙权也不得不量力而行。
然而,在荆州问题上,诸葛亮与刘备、关羽、张飞的见解存在分歧。
刘备出兵益州,名义上是协助刘璋攻打张鲁,实则意在夺取益州之地。
但对于荆州的后续处置问题,诸葛亮始终认为,荆州不过是刘备成就大业的过渡之所,绝非值得倾尽全力死守的根基。
“曹操争夺荆州,是将其作为南下吞并江东的突破口,源于野心;孙权死守荆州,是为确保江东安全,关乎存亡。”
可刘备执着于荆州,究竟所为何事?与为保命而战的孙权争夺荆州南郡、江陵?一旦为此起了争端,势必会破坏多年来苦心维系的孙刘联盟,这绝非明智之举。
诸葛亮当然记得他当年《隆中对》中“先三分天下,再图谋统一”的初心。
诸葛亮眼中,曹操窃国,乃天下公敌,而孙权与曹操势不两立,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在这天下纷争的局势下,想要瓦解各方势力、实现统一,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关羽据守荆州,看似为主公刘备尽忠职守,实则平白激化了孙刘矛盾,于大局并无益处。”
关于未来图谋天下,诸葛亮心中早有谋划:刘备若能顺利占据益州,进而北上夺取汉中、关中,再从关中进逼洛阳,俯瞰中原,届时坐拥广袤疆土,孙权即便凭借长江天险固守江东,也再难以与刘备抗衡。
这便是顺势而为、因势利导的大智慧。
可惜,关羽、张飞的眼界局限于眼前的荆州城池,认为此地来之不易,愿以死相守,却看不到更长远的局势。关张两人与诸葛亮之间,已不只是文人武将气质的差异,更是政见上的分歧。
面对这两位猛将,诸葛亮只能小心翼翼地周旋,生怕一言不慎,便被扣上变心、背叛的帽子,招来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