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见到这般神奇景象,纷纷归心向佛,以此度化众生,人间因此得福,尽享清平。
从此踏上菩提正道,人人都成为参禅拜佛之人。
他们三人各自施展雄才,耍了一路后,按下祥云,收起兵器,来到唐僧面前,行了问讯之礼,感谢师父的教导之恩,然后各自坐下,暂且不表。
那三个小王子,急匆匆地跑回宫里,向老王奏报:“父王,大喜啊!今日有天大的功劳!您刚才可看见半空中的精彩表演了?”老王笑着说:“我刚才看到半空中霞光异彩,就和你母亲等人在宫院里焚香叩拜,还不知道是哪里的神仙降临呢。”小王子说:“不是什么神仙,就是那取经僧的三个丑徒弟。一个使金箍铁棒,一个使九齿钉钯,一个使降妖宝杖,把我们三个的兵器比得一文不值。我们请他们露一手,他们嫌地上地方狭窄,施展不开。说‘等我到空中,给你们表演一番’。然后他们就各自驾着云头,在满空中祥云缥缈、瑞气氤氲。刚才才落下来,现在都坐在暴纱亭里。儿子我十分欢喜,想要拜他们为师,学习他们的本领,来保护我们的国家。这可真是天大的功劳啊!不知道父王意下如何?”老王听了,心中也动了念头,愿意成全此事。
当时,父子四人既没有摆驾,也没有张设华盖,就步行来到了暴纱亭。此时,师徒四人正收拾行李,打算进府感谢斋饭,向王爷辞行,准备启程。偶然间看到玉华王父子来到亭上,并且倒身下拜。长老吓得赶紧起身,伏地回礼,行者等人则闪到一旁,微微冷笑。众人拜完之后,请师徒四人进府堂中就座。师徒四人欣然入内。老王站起身来说道:“唐老师父,我有一事相求,不知道三位高徒能否答应?”三藏说:“但凭千岁吩咐,小徒不敢不听从。”老王说:“我刚开始见到各位时,只以为是从唐朝远道而来的行脚僧人,实在是肉眼凡胎,多有轻慢。刚才看到孙师父、猪师父、沙师父在空中施展神通,才知道你们是仙佛下凡。我这三个儿子,一生喜好武艺,如今诚心诚意,想要拜你们为师,学习武艺。还望老师大发慈悲,普度众生,传授小儿武艺,我必定以全城的财富作为酬谢。”行者听了,忍不住呵呵笑道:“殿下,您这话说得就见外了!我们出家人,巴不得多传几个徒弟。您的儿子既然有向善之心,千万别说什么钱财酬谢,只要以真心相待,便是最好的情谊。”王子听了,十分高兴,随即下令大排筵宴,就在本府正堂摆开。嘿!一声令下,转眼间一切准备就绪。但见:
结彩飘扬,香烟袅袅。戗金的桌子上挂着绞绡,光彩夺目,晃人眼目;彩漆的椅子上铺着锦绣,增添了不少风光。桌上摆放的水果新鲜诱人,茶汤香气扑鼻。三五道闲食清甜可口,一两餐馒头丰盛洁净。蒸酥、蜜饯更是奇妙,油炸的糖食也美味至极。有几瓶香醇的素酒,斟出来如同琼浆玉液;献上的几杯阳羡仙茶,捧在手中,香气胜过丹桂。各种菜品应有尽有,每一样都独具特色。
一边还安排了承应的人进行歌舞吹弹,表演杂剧。师徒四人与王爷父子,尽情欢乐了一整天。不知不觉天色已晚,酒席散去,王爷又让人在暴纱亭铺设床帐,请师父们安歇,准备明天一早诚心焚香,再次拜求传授武艺。众人都听从安排,随即准备了香汤,请师父们沐浴,然后各自回房休息。此时:
众鸟高飞栖息,万籁俱寂,诗人停下笔,不再吟诵。
银河星光璀璨,天空更加明亮,野外的小路荒凉,野草长得更深。
捣衣的砧杵声从别院传来,关山遥远,勾起了思乡之情。
寒蛩的叫声清脆响亮,仿佛知晓人的心意,在床头“呖呖”作响,惊醒了梦中人。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老王父子又来拜见长老。昨天是以王爷的礼节相见,今天就行起了师徒之礼。那三个小王子,对着行者、八戒、沙僧当面叩头,拜问道:“尊师的兵器,能不能借给弟子们看一看?”八戒听了,欣然取出钉钯,扔在地上。沙僧也把宝杖抛了出去,靠在墙边。二王子和三王子跳起来就去拿,却如同蜻蜓撼石柱一般,一个个涨得红头赤脸,却连分毫都没能挪动。大王子见状,叫道:“兄弟,别白费力气了。师父们的兵器,都是神兵,不知道有多重呢!”八戒笑着说:“我的钯也没多重,正好是一藏之数,连柄带钯一共五千零四十八斤。”三王子问沙僧:“师父,您的宝杖多重?”沙僧笑道:“也是五千零四十八斤。”大王子又请求看看行者的金箍棒。行者从耳朵里取出一个针儿,迎风一晃,就变得碗口粗细,直直地立在众人面前。王父子见了,都惊恐不已,众官员也个个心惊胆战。三个小王子行礼问道:“猪师父、沙师父的兵器,都能随身藏在衣服变大,这是为什么呢?”行者笑道:“你们有所不知,我这棍子可不是凡间普通的东西。这棍子是:
混沌初开时冶炼的铁,由大禹神人亲自打造。无论是湖海江河,深浅如何,都曾用这棍子测量得清清楚楚。在开山治水的太平年代,它流落至东洋,镇守海阙。历经岁月,它能放出彩霞,可大可小,还能保持光洁。老孙有缘得到它,凭借口诀,它能变化无穷。变大能弥漫整个宇宙,变小就像针儿一样。这棍子名叫如意金箍棒,在天上人间堪称一绝。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粗细可以随心变化。它曾助我大闹天宫,也曾随我攻打地府。降伏虎龙,无往不利,降魔除怪,处处显威。只要举棒一指,太阳都会昏暗,天地鬼神都胆战心惊。这混沌仙物流传至今,原本就不是凡间的凡铁。
王子们听了,一个个不停地顶礼膜拜。三人走上前,郑重地行起大礼,虔诚地请求传授武艺。行者说:“你们三人想学哪般武艺?”王子说:“愿意使棍的就学习棍法,习惯使钯的就学习钯术,喜欢用杖的就学习杖法。”行者笑道:“教你们倒也容易,只是你们力气不够,使不动我们的兵器,恐怕学不精通,就像‘画虎不成反类狗’。古人说:‘教导不严是老师的失职,学问无成是学生的过错。’你们既然有诚心,那就去焚香拜过天地,我先传授你们一些神力,然后再传授武艺。”
三个小王子听了,满心欢喜,立刻亲自抬来香案,洗净双手,焚香朝天礼拜。拜完之后,请师父传授法术。行者转过身,对着唐僧行礼说:“禀告尊师,恕弟子冒昧。当年在两界山承蒙师父大德,救弟子脱离苦难,从此皈依佛门,一路西行。虽然还没有好好报答师父的恩情,但也为了取经事业,渡水登山,竭尽全力。如今来到佛国之地,有幸遇到贤王的三个儿子,他们拜我等为师,想要学习武艺。他们既然成了我等的徒弟,也就是师父您的徒孙了。所以特向师父禀告,以便能够传授他们本领。”三藏听了,十分高兴。八戒、沙僧见行者行礼,也转身向三藏磕头说:“师父,我们愚笨,嘴笨不会说话。希望师父高坐法位,也让我们俩各自收个徒弟,也算是在西方取经路上的一段美好回忆。”三藏欣然应允。
行者这才让三个王子到暴纱亭后面的静室中,画好罡斗,让三人都趴在里面,一个个闭目养神。行者在这里暗暗念动真言,诵动咒语,将仙气吹入他们三人心腹之中,把他们的元神收归本舍,传授口诀,让他们各自获得了巨大的膂力,又运功添了火候,就如同脱胎换骨一般。运遍了子午周天之后,三个小王子才苏醒过来,一起爬起身,抹了抹脸,顿时精神抖擞,个个骨壮筋强。大王子立刻就能拿动金箍棒,二王子也能抡起九齿钯,三王子则能举起降妖杖。
老王见了,欢喜得不得了,又摆下素宴,感谢师徒四人。就在筵席前,各自传授武艺:学习棍法的演练棍术,学习钯术的演练钯法,学习杖法的演练杖技。虽然他们打了几个转身,耍了几般招式,但终究还是有些吃力:走了一路,就气喘吁吁,不能持久。毕竟他们师父的兵器都有神奇变化,进退攻防之间,随着力量的消长,都有自然的妙处。他们毕竟只是凡夫俗子,一时之间难以企及。当天筵席散去。
第二天,三个王子又来道谢说:“承蒙神师传授了膂力,虽然能勉强拿起师父们的神器,但转换起来还是很困难。我们想让工匠按照师父们兵器的样式,减轻重量,打造类似的兵器,不知道师父们是否同意?”八戒说:“好!好!好!说得在理。我们的兵器,一来你们使不动,二来我们还要护法降魔,确实应该另外打造。”王子随即宣召铁匠,买来万斤钢铁,就在王府内的前院搭起工棚,支起炉灶开始铸造。第一天先把钢铁炼熟,第二天请行者三人把金箍棒、九齿钯、降妖杖都取出来,放在工棚里,让工匠照着样子打造。就这样日夜不停地赶工。
唉!这些兵器原本是他们随身的宝贝,一刻也不能离身,各自带在身上时,都有许多光彩护体。如今放在工棚里几天,那霞光万道冲天,瑞气千般罩地。当天夜里,有一个妖精,它住在离城七十里左右的地方,那座山叫豹头山,洞叫虎口洞。夜里它正坐着,忽然看见霞光瑞气,就驾着云头前去查看,发现原来是州城方向发出的光彩。它按下云头,靠近一看,原来是这三件兵器在放光。妖精又惊又喜,说道:“好宝贝!好宝贝!这是什么人用的,怎么放在这里?……这也是我的机缘,拿走!拿走!”它贪心一起,便施展威风,将这三件兵器一股脑儿收走,径直返回自己的洞穴。正是:
道一刻也不能离开,能离开的就不是真正的道。
神兵就这样全部落入妖精之手,白白浪费了修炼之人的一番心血。
毕竟不知道他们如何才能找回这些兵器,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