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宝换上崭新的衣服,精神抖擞地来到后堂,再次与姑父姑母相见行礼。秦夫人满脸笑意,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罗公打量着叔宝,见他气宇轩昂,身材魁梧,心中不禁暗暗赞叹。罗公开口说道:“贤侄啊,我想到你父亲,他为了国家舍生忘死,可惜离世太早。那时你年纪尚小,不知道那两根金装锏如今落在了何人之手。想必秦家的锏法,也难以在后世传承下去了。”叔宝赶忙说道:“不敢瞒着姑爹,当初父亲面临危难之际,便将金装锏托付给母亲,让我们母子二人潜身避难,以保存秦氏血脉。后来侄儿长大,幸亏有老仆秦安,教我家传的锏法。侄儿不才,也算是略知一二。”罗公听了,面露喜色,问道:“贤侄,如今这锏可带在身边?”叔宝回答:“侄儿在皂角林遭遇灾祸,潞州知府误认侄儿为响马,这锏被当作凶器,还有马匹、箱子、铺盖等,都被认作是盗赃,被官府收走了。”罗公说:“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你把各项物件以及银子的数目,详细开列一个清单,待我写封信,派个差官去见蔡知府,不怕他不派人把东西送来。”叔宝感激地说:“若能得到姑爹如此费心相助,侄儿真是感激不尽!如今有押解侄儿来的两名解差,还没有回去,明日就让他们带着书信,去见潞州知府,岂不是一举两得?”罗公点头称是:“说得有理!”
众人饮酒畅谈,一直到深夜才散去。罗公随即吩咐家人,收拾出一间书房,请秦大爷安歇。叔宝来到书房,在灯下写了一封书信,向单雄信道谢,又开列了一张详细的清单,这才去休息。第二天清晨,叔宝早早起身,走进内堂,向姑爹姑母请安。罗公写好一封信,让叔宝出堂,吩咐解差带着书信回潞州,交给潞州知府。
叔宝领命走出帅府,径直来到尉迟南家中。恰好金甲和童环正准备出发,一见到叔宝进来,张公瑾和众人纷纷上前向他道喜。叔宝说道:“金、童二位兄长,你们要回潞州,小弟有一封书信,麻烦你们带到二贤庄,交给雄信兄。另外还有一张细帐,以及我姑夫的亲笔信一封,烦请二位兄长转交给知府大人。”说完,他从袖中取出十两银子,接着说道:“这点碎银,给二位兄长在路上买茶喝。”金甲和童环推辞不过,只好收下书信和银子,起身与众人作别。众豪杰纷纷相送,叔宝一直把他们送到城外,才珍重道别。叔宝回到中军府,向各位朋友道谢后,便走进帅府,来到后堂向姑爹禀报此事,罗公听后点头表示知晓,随后吩咐摆酒。至亲四人围坐在一起,开怀畅饮。席间,罗公谈论起兵法,叔宝对答如流,罗公夫妻二人见状,心中十分欢喜。
酒足饭饱之后,叔宝回到书房休息。罗公对夫人说:“我看令侄人才出众,对兵法也十分熟悉,我有意提拔他,给他谋个一官半职。但我向来赏罚分明,况且令侄现在还是配军,到这里还没有立下半点功劳。如果贸然给他加官进爵,恐怕众将心中不服。我打算到教场举行演武,让令侄展示一下他的本事,到时候再将他补到我的麾下,这样也能让众人心服口服。夫人,你觉得如何?”夫人赞同道:“相公的主意甚好。”
这天,罗公把自己的想法跟叔宝说明。秦琼听后,说道:“可惜侄儿的锏还在潞州,没能取来。”罗成在一旁说道:“这有什么要紧的,我的锏借给表兄用就是了!”叔宝说:“那也好。”罗公于是传令五营的兵将,整顿好队伍,准备第二天到教场进行操演。第二天一大早,罗公穿戴整齐,走出大堂,随着一阵放炮声,帅府大门打开,众将纷纷行礼。罗公上了轿子,前往教场,随后叔宝、罗成以及众将跟随其后,一行人浩浩荡荡,十分威武。到达教场后,三声大炮响起,罗公在演武厅下轿,朝南稳稳地坐定,众将上前参见。五营的兵丁各自按照队伍,整齐地分列在两旁。罗公下令,三军开始演武。随着一声号炮响起,众军士气高涨,踊跃向前,战马嘶鸣咆哮,按照队列有序行动,迅速排成阵势。将台上的令字旗一展,两声号炮轰鸣,鼓角齐鸣,人马奔驰,整个教场杀气弥漫。紧接着,队伍又变换了阵势,士兵们呐喊摇旗,相互攻击,阵势变化莫测,尽显非凡的军事谋略。等到三声号炮再次响起,一声锣响,收了阵势,三军各自回到原来的队伍。众将依次上前射箭,射中靶心的,场上彩旗飘扬,擂鼓助威;没射中的,则暗自心惊胆战。
片刻之后,射箭环节结束。罗公又传下命令,传唤山西押解来的军犯秦琼。叔宝听到传唤,连忙高声答应,快步上前,跪地磕头。罗公说道:“今日本帅操兵,不为别的,就是要选拔一名都领军。不管是马步兵丁,还是囚军配犯,只要弓马娴熟,武艺高强,就能授予此职。你有什么本事,不妨展示出来?”叔宝禀报道:“小的擅长使用双锏。”罗公吩咐,赏给他一匹坐骑。军政官听到命令,立刻为叔宝牵来一匹战马。叔宝手提双锏,飞身上马,轻轻一扬鞭,那匹马嘶叫一声,撒开四蹄,奔跑起来。叔宝舞动双锏,兜转马头,勒住缰绳,在教场中央往来驰骋。他手中的两枝银锏,挥舞得虎虎生风。起初,还能看清他一上一下、或左或右的招式,时而护顶蟠头,时而前遮后躲。可舞到后来,只听到呼呼的风声,只见万道寒光闪烁,冷气飕飕。这两根锏就像银龙摆尾,玉蟒翻身,将叔宝的身躯紧紧裹住,此时只能看到一片银光,却不见人影。罗公在一旁暗暗喝彩,罗成也忍不住连连称赞,在场的军将们更是看得眼花缭乱。
不一会儿,叔宝使完锏法,收了锏,下马走上前缴令。罗公大声叫好,接着问两边的众将:“秦琼的锏法精妙绝伦,本帅打算点他为都领军,你们可心服口服?”当下,尉迟南等人巴不得叔宝有个好前程,齐声应道:“我们都服!”话音刚落,突然有一员战将闪出身来,大声叫道:“我偏偏不服!”叔宝抬头一看,只见此人身高八尺,脸色如紫草,长着竹根般的胡须,头戴一顶金盔,身穿一副金甲,里面衬着宫绿战袍。此人姓伍名魁,乃是隋文帝钦点的先锋,当朝宰相伍建章的族侄。罗公见他公然表示不服,顿时大怒,喝道:“好大胆的匹夫!今日操兵演武,量才任用,众将都已心服,你竟敢在此喧哗,扰乱我军法!”伍魁说道:“元帅此言差矣!秦琼不过是一个配军,毫无半点战功,元帅却突然要补他为都领军。像小将等久战沙场,屡立战功,岂不是更该封侯了?元帅夸赞他的锏法天下无双,在小将看来,也不过如此,其中还有不少不足之处。”罗公听了,一时语塞,唤过秦琼,大声责问道:“你怎敢用这些并不完备的锏法来敷衍本帅?”叔宝心中暗自思忖:“这秦家锏法天下无双,为何会被此人看低?难道此人的锏法比我秦家的还要高明?”他心中疑惑,却又不肯轻信。无奈之下,只得自认倒霉,跪地禀道:“小的罪该万死,还望元帅开恩恕罪!”
罗公心里明白,只是伍魁从中作对,让他难以回应。他只得又问道:“你还有什么别的本领?”叔宝回答:“小的能够射落天边的飞鸟。”罗公听了,十分高兴,命令军政官,给叔宝准备弓箭。叔宝站起身来,伍魁见状,大声叫道:“秦琼,你好大的胆子,竟敢戏弄元帅,信口开河!等会儿要是射不下飞鸟,我看你还能不能活命!”叔宝说道:“巧言没有用处,做出成绩来才见真章。我若射不下飞鸟,甘愿认罪,何须伍将军如此费心,为我担忧?”伍魁听了,气得满脸紫涨,大怒道:“你这该死的配军,竟敢顶撞我!也罢,你若真有本事射下飞鸟,我就把这个钦赐的先锋印输给你;要是射不下来,你又当如何?”叔宝毫不示弱地说:“若射不下来,我就把脑袋输给你。”罗公说道:“军中无戏言,吩咐下去,立下军令状。”
此时,叔宝拈弓搭箭,仰头望向天空,寻找飞鸟的踪迹。忽然,听到一阵“呀呀”的叫声,只见两只饿老鹰,在前村抓了人家一只鸡。一只雌鹰抓着鸡在下方,一只雄鹰扑着翅膀在上方,两只鹰一边争抢,一边带着鸡飞了过来。叔宝看准时机,拉开弓,射出一箭,只听“飕”的一声,这一箭竟然将两只鹰和那只小鸡一起射穿了胸脯,三只禽鸟“扑”的一声,掉落在地。大小三军见状,齐声呐喊,众将也纷纷拍掌称奇。军政官捡起一箭双鹰,和叔宝一起上前缴令。罗公看着这一幕,赞道:“好神箭啊!”心中十分欢喜。叔宝的箭法,乃是王伯当所传授,原本就有百步穿杨的功夫。不过,要是按照小说里说的,是罗成暗中相助射了一箭,那可就不对了,根本没有这回事,而且也不合常理。
当下,罗公唤过伍魁,说道:“秦琼已经射下飞鸟,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快把先锋印交给他!”伍魁却说道:“元帅这是说的什么话?我这先锋印,乃是朝廷钦赐,怎能让给军犯秦琼!”罗公究竟会如何处置此事呢?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