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3章 农民之苦(2)(2/2)

“一位45岁的工人只缴了11年养老金,但其实是一直按照最低档缴的,60岁后,每个月只能领到195块钱。他在得知这个数字后,问了两句话,第一句话是‘有什么用?’第二句是‘我缴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一个月就拿这么点儿钱?’

“为了领到较高的养老金,每个月能达到六七百的样子,一位女工需要在60岁的时候一次性的补齐此前15年的保险费,一共8万块,她凑不出这个钱,因为她每月只能挣到几千块,她说,钱如果都缴了养老保险,我吃啥?于是她决定放弃。继续做环卫工人。

“一位农民工71岁被迫还乡,他在村里帮忙盖房子,工钱一天100块,75岁的时候,一家劳务中介下乡招保洁员,工资一天110块,虽然只多了10块钱,他还是去了。

“他69岁的老伴刚做完胆结石手术两个月,好在也能干活,两个人要是一起进城,收入加在一起就有200多块。

“从此他就带着老伴每天早上6点坐一个小时车进城,到一处工地上倒垃圾扫地,下午4点再坐车回乡村。一周干7天,他说,能动是福气,不能动就可怜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方方面面的限制,这些工人越来越挣不到钱,他们只能转去做绿化、保洁、仓库管理员等等,薪水不及工地上的三分之一。等到再超过70岁,他们在城市就更找不到生路了,只能默默消失在谁也找不到的角落。

“有社会热心人士提议,要给农村老人多提供好的工作机会,但遭到一位专家的批评,说她没有人文情怀,认为应该让老人休息了。

“这其实是不了解农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是‘何不食肉糜’的讽刺。不让他们工作,谁来负担他们的生活开支?”

黄默山听完季虹的阐述,觉得有天方夜谭般的新奇。他一直认为,中国人早就过上了小康生活,即便是农民工一年也能轻轻松松挣个五六万,所有的地方都脱了贫,经济都在腾飞。

季虹嘴里的农民工,是他从没听说过的。他忍不住问季虹:“你怎么有兴趣研究这个?”

季虹说:“我陪爷爷奶奶的那段时间里,陪爷奶干活,也陪爷奶聊天,也和村里的老年人聊天。在我小的时候,村里的老年人都很关心我,见了我总要叫一声‘虹子’,有的还给我东西吃。

“他们是看着我长大的,我也看着他们变老。他们的子女有出息的,就在家守着一亩三分地,顺便帮子女带带孩子;子女靠不住的,像我上面提到的那些,就出门打工。

“我关心爷爷奶奶,自然也会留意到他们。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不是拿圣人的话唱高调,在农村,这种同理心是要胜过城市的,因为在农村,大家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不像城市里,好多人做邻居几年了没打过招呼,邻居的房子像外星球,电梯里碰见了,彼此像看外星人。”

黄默山揶揄道:“你现在就住在城里,你也是这么地冷漠吗?”

季虹笑道:“我可不是,我隔壁是卖房的,我搬去嘉宸头一天就和她聊天了。”

在一家西餐厅里,项瑶英打了个喷嚏,她不知道是季虹正在说她。她此刻正在为一个单子应酬客户。

她不知道,她即将落入魔爪,饮下屈辱。

@笔趣阁 . www.biqugse.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趣阁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