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唐僧师徒四人离开了玉华城,一路上平平稳稳,真可谓身处极乐之乡。走了五六天的路程,又看到一座城池。唐僧问行者:“这又是个什么地方?”行者回答:“是座城池。不过城墙上有旗杆却没有旗帜,不清楚这是什么地方,等走近了再打听。”等到了东关厢,只见两边茶坊酒肆热闹非凡,米市油房生意兴隆。街道上有几个闲来无事四处闲逛的年轻人,看到八戒长嘴大耳,沙僧面色黝黑,孙行者眼睛发红,都纷纷围拢过来争着观看,只是不敢靠近询问。唐僧心里捏着一把汗,生怕他们惹出什么祸事。又走过几条街巷,还没到城中心,忽然看到一座山门,门上写着“慈云寺”三个字。唐僧说:“我们进去稍微歇一歇马,化顿斋饭如何?”行者说:“好啊!好啊!”师徒四人便一起走进了寺庙。只见寺内:
珍楼壮丽宏伟,宝座庄重威严。佛阁高耸入云,僧房在月色中显得格外幽静。红色的霞光缥缈环绕,佛塔挺立其间,绿树成荫,轮藏殿清幽寂静。这里仿若真正的净土,又似虚幻的龙宫,大雄宝殿上紫云笼罩。两边的走廊里不断有闲人游玩,一座高塔常常有游客攀登。香炉中的香火时刻燃烧着,佛台上的灯花夜夜闪烁。忽然,从方丈室传来金钟的音韵,应和着僧人们高声诵经的声音。
师徒四人正在观看,这时从走廊下走出一个和尚,向唐僧行礼道:“老师从哪里来?”唐僧回答:“弟子是从中华唐朝而来。”那和尚听了,立刻倒身下拜,慌得唐僧连忙将他扶起,问道:“院主为何行此大礼?”和尚双手合十说道:“我们这里向善的人,平日里看经念佛,都希望能修到来生托生在中华大地。刚才看到老师您风采不凡,衣着讲究,想必是前世修行积累,才得以享受这般福分,所以立刻下拜。”唐僧笑着说:“过奖了!过奖了!我不过是个四处云游的行脚僧,哪有什么福分!要是院主能在这里悠闲自在地清修,那才是真正的享福呢。”那和尚带着唐僧走进正殿,参拜了佛像。唐僧这才招呼:“徒弟们过来吧。”原来行者三人,自从看到那和尚与师父交谈,就都背过脸去,牵着马,守着行李,站在一旁,那和尚也没太在意他们。忽然听到唐僧喊“徒弟”,他们三人才转过身来。那和尚见了,惊慌地叫道:“哎呀!您的高徒怎么长得这般丑陋?”唐僧说:“他们虽然模样丑陋,但却很有法力。我一路上多亏他们保护。”
正说着,里面又走出几个和尚行礼。先进来的那个和尚对后面的和尚说:“这位老师是从中华大唐来的。那三位是他的高徒。”众僧既高兴又有些害怕,问道:“老师,您从中华大国来到这里,有什么事呢?”唐僧说:“我奉唐王圣旨,前往灵山拜佛求经。路过宝地,特意来到贵寺,一来想问一下这是什么地方,二来化顿斋饭,然后就继续赶路。”众僧人听了,个个欢喜,又邀请他们进入方丈室。方丈室里还有几个正在为人家做斋事的和尚,先进去的那个和尚又喊道:“你们都来看看中华来的人物。原来中华之人,有俊美的,也有丑陋的。俊美的简直难以描绘,丑陋的却十分奇特。”众多僧人和斋主都过来相见。见过礼后,各自坐下。喝过茶,唐僧问道:“请问贵处是什么地名?”众僧回答:“我们这里是天竺国外郡,叫做金平府。”唐僧又问:“从贵府到灵山还有多远?”众僧说:“从这里到国都有两千里,这是我们走过的路程。再往西到灵山,我们没走过,不知道还有多远,不敢乱说。”唐僧表示感谢。
不一会儿,斋饭摆好了。吃完斋饭,唐僧准备出发,却被众僧和斋主热情挽留:“老师您多住一两天吧,过了元宵佳节再走也不迟。”唐僧惊讶地问道:“我在赶路途中,只知道有山有水,担心遇到妖怪恶魔,把时间都耽误了,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元宵佳节?”众僧笑着说:“老师一心拜佛,参悟禅机,所以没把这节日放在心上。今天是正月十三,晚上就开始试灯。后天十五是上元节。一直到十八九,才结束灯节。我们这里的人喜欢热闹,本府太守老爷又爱民如子,各个地方都高高挂起灯火,整夜笙箫不断。还有一座‘金灯桥’,是上古流传下来的,至今依旧繁华热闹。老爷们多住几天,我们这荒山还是招待得起的。”唐僧无奈,只好都留了下来。当晚,只听到佛殿上钟鼓喧天,原来是街坊的信众们前来送灯献佛。唐僧等人都走出方丈室看灯,之后各自回房休息。
第二天,寺里的僧人又献上斋饭。吃完后,师徒四人一起到后园散步游玩。这里果然是个好地方。正是:
正值正月,新春来临。园林幽静雅致,景色美丽迷人。四季的花木争奇斗艳,连绵的山峦层峦叠翠。芳草在台阶前开始萌发,老梅枝上散发着清香。桃花嫣红鲜嫩,柳色嫩绿清新。金谷园的富丽堂皇不必夸赞,辋川图的高雅意境也暂且不提。一条溪流潺潺流淌,野鸭在水中出没无常;千竿翠竹随风摇曳,引得墨客们诗兴大发。芍药花、牡丹花、紫薇花、含笑花,刚刚苏醒;山茶花、红梅花、迎春花、瑞香花,早已娇艳盛开。背阴的山崖上积雪还未消融,远处的树林中已飘起带着春意的烟雾。又见那小鹿在池边映照身影,仙鹤在松下聆听琴音。东边有几座房舍,西边有几处亭子,可供客人留宿;南边有几间殿堂,北边有几座佛塔,僧人在此安心参禅。花卉丛中,有一两座养性楼,飞檐斗拱;山水之间,有三四处炼魔室,窗明几净。这里真是天然的隐居胜地,又何须到别处寻觅蓬莱仙境。
师徒们游玩了一天,到了晚上,佛殿上掌起了灯,他们又都去看灯游玩。只见:
如同玛瑙般的花城,似琉璃般的仙洞,还有水晶、云母装饰的诸多宫殿:仿佛层层锦绣,又似叠叠玲珑。星桥的影子在天地间晃动,几株火树闪烁着红色的光芒。六条街道上箫鼓齐鸣,千家万户明月高悬,到处弥漫着芬芳的香气。几处鳌峰高高耸立,有鱼龙出海,鸾凤腾空的景象。灯光与月色相互辉映,一片祥和融洽。穿着华丽的人群中,人人都陶醉在笙歌之中,车马声轰轰作响:看不尽如花似玉的美貌佳人,风流潇洒的豪杰之士,好景美不胜收。
众人在本寺看完灯后,又到东门厢的各条街上游玩。到了二更时分,才回到寺里休息。
第三天,唐僧对众僧说:“弟子原本就有扫塔的心愿,趁着今天上元佳节,请院主打开塔门,让弟子了却这个心愿。”众僧随即打开了塔门。沙僧取来袈裟,跟随唐僧。到了第一层,唐僧就披上袈裟,拜佛祈祷完毕,便拿起笤帚扫了一层,然后脱下袈裟交给沙僧。接着扫第二层,一层一层地一直扫到塔顶。那塔上每层都有佛像,处处都有窗户,每扫完一层,唐僧都要观赏赞美一番。等扫完下来,天已经黑了,各处又都点上了灯火。
这天晚上正是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众僧说:“老师父,前晚我们只在荒山和关厢看灯,今晚是正节,进城去看看金灯怎么样?”唐僧欣然同意,带着行者三人以及本寺的众多僧人进城看灯。正是:
三五良宵的佳节,上元的春色宜人。花灯高挂在闹市,人们齐声唱着太平歌。又见那六街三市灯火通明,半空中一轮明月刚刚升起。那月亮如同冯夷推动的银盘,这花灯好似仙女织成的铺地锦。灯映照着月,增添了一倍的光辉;月照着灯,更加灿烂夺目。看不尽那铁锁星桥,赏不完那灯花火树。雪花灯、梅花灯,如同春冰剪碎;绣屏灯、画屏灯,五彩斑斓。核桃灯、荷花灯,高高挂在灯楼之上;青狮灯、白象灯,稳稳架在灯架之上。虾儿灯、鳖儿灯,在棚前舞动;羊儿灯、兔儿灯,在檐下生辉。鹰儿灯、凤儿灯,相互连接;虎儿灯、马儿灯,一同前行。仙鹤灯、白鹿灯,寿星骑坐其上;金鱼灯、长鲸灯,李白仿佛高乘其中。鳌山灯,呈现出神仙聚会的景象;走马灯,展示着武将交锋的画面。万千家灯火辉煌的楼台,十数里烟雾弥漫的世界。那边,索琅琅的玉韂飞驰而来;这边,毂辘辘的香车缓缓驶过。看那红妆楼上,美女们倚着栏杆,隔着帘子,并肩携手,尽情享受欢乐;绿水桥边,游人喧闹,簇拥在一起,醉意朦胧,笑容满面,尽情嬉戏。满城中箫鼓喧闹,整夜笙歌不断。
有诗为证:
锦绣场中唱彩莲,太平境内簇人烟。
灯明月皎元宵夜,雨顺风调大有年。